根據(jù)國家民航局2015年度1至3月份國內主要機場航班正常率統(tǒng)計結果,合肥機場航班放行正常率均高于國內主要機場平均水平。
流量控制是合肥機場航班延誤主要原因
數(shù)字顯示,1至3月份,國內主要機場如昆明、成都、西安、廣州、北京等城市航班平均放行正常率為77.51%、69.92%、74.02%,而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為80.16%、71.02%、74.87%,三個月均高于國內主要機場的的航班放行正常率。
2015年1月份,合肥新橋機場航班起降共2040架次,延誤400多架次,其中流量控制原因占79%以上,因本站天氣原因占17%,除此之外一般為飛機故障、航空公司飛機調配等原因造成航班延誤。
流量控制延誤,機場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
據(jù)機場空管介紹,流量控制從專業(yè)角度來講,是根據(jù)航路和機場的地形、天氣特點、通訊導航和雷達設備等條件,以及管制員的技術水平和有關管制間隔的規(guī)定,對某條航路、某個機場在同一時間所容納飛機架數(shù)加以限制。也就是說,流量控制延誤,屬于空中管制原因,機場方面只能是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機場所能做的,就是飛機抵達本場后,全力圍繞航班起飛時間實施保障。對于不正常航班的處理,比如飛機發(fā)生故障,據(jù)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地勤部陳肖杰副經(jīng)理介紹說,一方面加強日常技術培訓,提高地勤人員維修技能,盡力在最短時間內排除故障;另一方面,對于合肥本場難以解決的飛機故障,會及時與航空公司溝通尋求技術支持,爭取最快排故,最大限度降低航班延誤率。
從流程管理上提高航班正常放行率
2014年9月份,合肥機場啟用CDM系統(tǒng)。這套系統(tǒng)也叫協(xié)同決策系統(tǒng),是將空管、機場、航空公司對航班的準備情況在各自的平臺上實現(xiàn)信息共享,讓所有保障單位按照航班計劃起飛時間全力保障?展懿块T根據(jù)信息采集情況,對管轄區(qū)域范圍內的航班列隊排序放行,在航班起飛前40至50分鐘左右,根據(jù)收集的信息剔出不正常航班,并排出最合理的航班離港順序,極大地提高了合肥機場的航班正點率。